在现在人人喊着减负的时代,究竟怎样才是真正地对孩子减负,估计没有多少家长可以回答出来。
80后,90后这一代,没有那么多培训机构,大家都在同一起跑线,小学的确过得很轻松,很快乐,可是初中高中,也一样压力山大,因为有中考,高考这两座大山在那里立着,等着每一个孩子去攀登,在攀登过程中,天资不好,不够努力勤奋的,滑下来一大把。没有经历过,断然不知道切肤之痛。
现在,80后,90后的孩子变成了家长,可是依然能够记得当年的教训,断然不想自己的孩子再经历自己的老路。所以狠心一把,在小学阶段拼命把孩子送往各大培训机构,这一操作,在某种程度上来讲,的确是见效了,只是增大了孩子之间的竞争意识,也增加了孩子的压力。
只是,中考,高考这两座大山依然在那里立着,我们为人家长的,都不能掉以轻心。
站在国家,社会的角度来看,减负是必然的,因为国家需要各行各业都有专业的人才来做出贡献,从中考50%的分流就可以看出来,国家需要分流50%的人去职业中学,另外50%读高中,上大学。以后社会才有进厂打工的工人,送快餐的快递人员,做小本生意的餐馆小老板,或者公司白领,工程师,管理人员。这样社会才会和谐,稳定,而不是像现在一样,大学生过剩,工人短缺。读完大学的不愿意进厂打工这种局面。
站在家长的角度,自己的孩子最后中考是去职业中学还是考上高中,考取大学就显得不那么随意了。毕竟是自己的孩子,虽说行行出状元,可是目前国家的职业中学管理松散,努力学习的倒变成了另类,打架斗殴,社会风严重,仅仅这些,就足以让家长和学生都得努力拼一把,为自己博出一番前程。
那在现今这个大环境下,又要减负,又不能让孩子在中考时候被分流出去,家长该何去何从?
这就不得不说一下,我们今天要介绍的"沉浸式教育"。
沉浸式理论基础 在语言教学实践中,有一种国际流行多年并有许多成功范例的语言培训方法:沉浸式外语培训模式。沉浸式外语培训模式 Total Immersion Experience English( 简称 TIE):其理论根据即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中,要求学生衣食住行全方位、全时间段只能使用目标语言,从而阻断的干扰,在短时间内形成目标语言的思维习惯,达到灵活运用该语言的目的。
沉浸式教育,刚开始是试验于外语教育中,因为教育者都觉得,中文本来就是我们的母语,我们就无须讨论中文的沉浸式教育了。其实,沉浸式教育,适合任何一种教育,无论是语文,数学,还是英语。
沉浸式教育,最有效的就是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这两个阶段,孩子性格,习惯还没有基本定型,可塑性强,相对于初高中,时间也是较为充裕的。
经过我自身的实验,我发现从幼儿园中班开始,孩子就能够听懂或者理解比较抽象的文字。当然,每个孩子情况都不一样,家长需要根据自家孩子的实际情况,做出判断。外面很多理论说,抢跑不好,提前学习不好,三年级就会下滑这样吓唬人的话。可是很多例子表明,你幼儿园一点都不学习,纯玩耍,你三年级也一样成绩下滑,那这样的情况难道也跟提前学习有关?
我的结论是:不要理会什么提前学习好与不好,我只关注孩子本身的情况,只要孩子能够接受,愿意接受学习,把学习当做是游戏,不觉得有压力,不觉得辛苦,我觉得这种情况,我们就该给孩子学习,当然,是以孩子喜欢的形式来学习。
沉浸式教育,顾名思义也就是把知识,能力,思维的锻炼都融入日常生活中,把学习的模式变成一种每天的习惯,不要低估习惯的作用,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人生。
语文:我们家孩子幼儿园中班之前主要就是培养和锻炼她的生活习惯,中班开始,我发现她对电梯里面的文字,电视里面的文字都感兴趣,也会问我是什么意思,这个时候,我就知道,我应该要给她学一下认字了,学习认字,不是为了抢跑,而是为了让她可以更早地自主阅读,因为阅读才能明事理,阅读才能形成良好的三观。语文,在我看来,无非就是输入阅读,输出写作,这两大关走得稳,语文断不会差,真的不需要死记硬背,不需要鸡飞蛋打。怎样把语文融进生活,我家孩子每天小书包就会放一本绘本,出去公园,外出超市,我都会把绘本里面跟公园,跟超市相关的内容,提醒一下,让孩子复述出来。家长说的,孩子听效果不好,孩子自己复述出来的内容,才是她内心理解并且生根发芽的能力。
英语:由于我们没有母语的环境,我每天都会播放英语对话和儿歌,在开车的10分钟,在睡前的20分钟,大量的听力输入,尽可能地让孩子跟着读,经过一年的听力输入,我感觉孩子可以跟着一起阅读英语绘本了,我就睡前一起进行分级阅读,这一切都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对于孩子来说,绘本,听儿歌这些就是她的玩具。
数学:别人都说,语文英语尽可能早点学,可以形成语言基础,数学是没有办法早点学的,因为孩子还没到年龄,根本不理解抽象的数学。我觉得这句话只对了一半,另外一半就是,其实数学也有绘本,为什么有些孩子在小学数学分数很高,到了初二,高二会突然下滑的很厉害,是因为小学数学注重运算能力的考察,初中高中注重思维能力的考察。数学绘本就是运动日常的例子,通俗易懂的语言去阐述复杂的空间思维。例如说学前,我们应该让孩子接触哪些数学绘本:找不同的游戏——观察力的训练、物品匹配——逻辑思维训练、数字点连线——数感训练、立体积木——空间思维训练、走迷宫——空间思维训练等等
经过一段时间的融入,等孩子慢慢适应之后,这些融在骨子里面的习惯,你想改变估计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