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旅游管理(财务/会计不在本文讨论之列)为代表的工商管理类专业,是在改革开放,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为适应企业管理现代化对高素质、专业化企业管理人才的迫切需要,而设立发展而来的,可谓是因时而设,应时之需。
因为,改革开放后,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主体迅速增加,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认识到,要想成为竞争的赢者,不仅需要资金、技术/设备,而且更需要一流的企业管理,包括生产/财务/质量/运营/人力/成本/营销等,只有建立起科学有效的管理体系,才能最大限度实现生产要素的最佳组合,从而实现经营绩效的最大化。而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那种封闭的、以生产/供应为核心的企业管理体系以无法适应激烈的市场经济的需要。另外大量外资企业的涌入,它们不仅是助推中国经济发展的一股新生力量,而且它还给中国企业带来了新的企业管理模式、理念和方法,成为中国企业管理的一个新的参照系。因此,加快中国企业管理转型(模式/架构/方法/体系)就成为整个企业界实现企业振兴发展的普遍共识,抱残守缺注定死路一条。而转型的关键在人才,而人才从哪里来,除了依靠企业自身的调整(学习/培训/走出去/请进来)外,最为有效的就是加快建立系统化、专业化的高素质企业管理人才培养的专业学历教育体系。从而为企业生产经营一线培养大量的、能够适应企业需要的后备工商管理人才队伍。以备企业之需。这种现实的企业人力资源需求,对高校的工商管理类专业的设立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专业发展前景。所以,正是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工商管理类专业应运而生,并得到了迅猛发展。经过30多年的发展,目前,工商管理类专业在招生/培养规模上,都达到了一个历史的最高点,人才供给旺盛,为社会经济发展对高素质、应用型企业管理人才的需求,提供了充足的、专业化的人力资源保证。
但是,在看到工商管理类专业30多年的飞速发展的同时,同时也必须清醒的看到,近年来,工商管理类专业开始出现“中年危机”现象,无论是在招生环节、还是在就业环节,包括人们对这类专业的整体观感,都出现了一种减退的趋势,负面性日益加深。
首先,从招生环节来看,工商管理类专业的招生数量是很可观的,也算的上一个专业“招生大户”,但从考生的报考意愿和录取成绩来看,却不尽人意,有很多考生,特别是女生,都是抱着没办法的心态去报考,因为,如果是文科类考生,本身本科就不好考,专业还少,如果成绩再没有太多的竞争力,在专业选择问题上也只能这样了,什么都得报。如果是理科,理化又不是很突出,都知道工科对很多女生在就业上存在不利,所以,像工商管理类专业也就成了没有办法的现实选择了。至于录取成绩,说它录的很低,似呼有些夸张,但可以肯定的说,不管什么水平学校开设的这类专业,录取成绩都不是很高,在本校的所有专业中,能做到位居中游都很不错了,而且需要指出的是,在录取的考生中,真心报考并作为首选的并不多,有相当部分考生都是以此类专业作为垫底或被调剂而来。
其次,从就业环节来看,其实,从相关就业岗位的供给来看,无论是职业及数量,还是比较充裕的,从智联招聘等就业门户网站发布的相关招聘信息数量就能说明这一点,但是,从工商管理类专业应届毕业生实际就业情况来看,并不乐观,不要说找到与本专业匹配度较高的岗位/职业困难,就是找一个与本专业无关的工作难度都很大,每年,在很多省区的就业部门发布的就业困难专业预警中,都能看到此类专业的身影。
最后,从近年来,社会对此类专业的观感来看,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由前些年的“有前景”、“职业经理人的摇篮”“HR”的必由之路等等这些对专业的溢美之词,变成了现在什么“万金油专业”、“扯淡专业”、“狗皮膏药”专业等这些带有讽刺意味的专业认知。由此可以看出,目前工商管理类专业的社会舆论处境是非常不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