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中国文联文艺工作者职业道德和行风建设工作座谈会在京举行,会上强调,“饭圈文化,娘炮形象,喧嚣一时,畸形审美影响恶劣,社会震惊、人民不满”。
青年演员周冬雨、杜江宣读《修身守正 立心铸魂——致广大文艺工作者倡议书》
近来,一大批违法失德艺人被曝光,整个社会陷入对文艺界乱象的反思。中国文联文艺工作者职业道德和行风建设工作座谈会,体现了行业内部刮骨疗毒的决心,值得肯定。
其实,除了我们常说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引领,文艺界最直接、最容易做到的,是在审美观上的引领。文艺界有责任帮助社会重塑健康审美观。
关于对“娘炮”现象的反思,近年来屡见争论。今年1月,教育部要求各省、校加大《体育美育兼职教师管理办法》落实力度,更加注重学生“阳刚之气”的培养。对于这些信息,一些网友陷于性别刻板印象之争,纠结于“男性是否有‘不阳刚’的自由”“‘女性化’是否被作为了贬义词”,未免模糊了重点。
合肥市庐阳区“童心向党 强国有我”健康晨跑活动,吸引了许多孩子参加。(摄/本报通讯员 葛传红 唐琳 )
从医学角度看,男女两性具有各自的生理特点,直接表现于身高、体重、骨量、体脂、身体毛发等诸多方面。而在“漫画脸”“美少年”等审美下,文艺界“高质量男性”的评判标准逐渐向眉目如画、皮肤白皙无瑕、“九头身”、“八块腹肌”等平面标准接近。
日本少女漫画中的男性。
这也直接影响广大青少年群体,一方面,“颜值即正义”“人设即真理”的饭圈文化,近年已出现不辨是非甚至扰乱网络环境等倾向;另一方面,不乏青少年在这种审美观的潜移默化下,不惜通过医美甚至激素手段“提升”自己的颜值。
某平台指导男性“不发腮”的分享。
一个文明的社会,能够包容不同的审美,但决不能接受将“美少年”置于健康、道德、专业素养之外,更不能放任整个社会被这种单一审美绑架。我们最需要推广的审美观,首先应健康。这既包括强调生理层面的健康美、力量美,也包括心理层面的不焦虑、不极端,根据先天特点,美出自己的风格。一言以蔽之,“野蛮其精神,强健其体魄”,美出精、气、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