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字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传统文化历史悠久,由汉、壮、回等50多个民族的文化组成。在漫长的历史沿革中,中华传统文化逐步形成海纳百川的恢宏气度和多元一体的绮丽态势。
简单来说,汉语言文学对相对阅读量大、记忆力好、理解力强的孩子比较友好。怎么看出来呢?这个一般不用自己发现,上学过程中老师会发现并且会以夸赞的方式让你知道。
汉语言文学确实偏理论多一些,日常也是写各种论文。比如词义演变、网络词汇、对某一文学现象的认识、对当代文学发展的预测。和高中的议论文有相同之处,但论据必须充分,有说服力。所谓“小题大做,自圆其说”,就是写论文的精髓。如何看论文的区别呢?一是看选的“题”是否有研究价值,二是看用来“自圆其说”的论据是否有说服力。我觉得这正是汉语言文学的美妙之处,在写的过程中发现不同。
一些朋友总觉得枯燥无聊,但我觉得汉语很美。大学的课程确实偏理论多一些,但我反而更加喜欢汉语了。从前,我读书,只是感叹于作者思想之深奥,用词之考究。现在,在那之余,我开始思考句子的结构,文章的整体思路。如果将一部文学作品比做一位美人,之前我为她顾盼生姿的容貌所吸引,现在我却为她丰富的内在而沉迷。而且,学了汉语之后,就会发现生活中的汉字使用那么奇妙?比如说“吃食堂”,“食堂”能吃吗?显然不能,那为什么要叫“吃食堂”呢?每一门学科都有他的美妙之处,就看能不能体会到了。
具体点来说:《现代汉语》学过之后,可能你会对每一句话都想要做一个句子成分分析的冲动。比较有趣的事,有一次聊天时,对方发了一个有歧义的句子,而我恰好理解错了。于是我就说:“大兄dei,你这句话有歧义。”然后给他分析了一下句子的几个歧义。《中国现代文学史》,业内人士都把这门课称为,《中国现代渣男史》。每次讲到文学作品时,比如说徐志摩,郭沫若,郁达夫这些比较出名的情场高手,顺带讲讲他们的私生活。然后教室里就会有此起彼伏的“渣”、“太渣了”……每次讲到鲁迅,巴金时,老师就说,今天我们讲巴金,这个人是个好男人,谈过一次恋爱直奔婚姻殿堂。同学们反而会无精打采,然后老师又说,珍惜点,这是现代文学史上少有的好男人了。据说,巴金写爱情三部曲的时候还是个母胎单身。果然,大文豪就是大文豪!《古代汉语》的乐子也很多啊,《左传》里面的假惺惺地“母子如初”,详情见王力先生的《古代汉语》。还有各种外交辞令,就喜欢看他们一本正经地搞笑。《中国当代文学史》也很好玩,红色文学时期,看神仙打架。有个厉害的,比如刘绍棠,考上北京某高校之后要退学,觉得影响他的创作了。而且据说这位神仙上学时,老师就在课堂上分析他的作品,他就坐在那里听。还有王朔,是因为经商被人坑了很多次才想起来自己还能写点东西,就坐在家里当“作家”,然后写了写,就火了,还有个“王朔年”。《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这个啊,太有意思了。就不剧透了,反正我有几次课,一直不自觉面带微笑听课,下课后感觉脸酸酸的。
除了课堂之内,课堂之外也有许多有趣的事。比如古文字学,有时候我看着现在的汉字,想着这些汉字有着几千年的历史,觉得一种特殊的情感涌上心头。
如果就按自己学的专业就业的话,汉语言文学的就业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写作,一种是研究,一种是进体制。写作最大的特点是不稳定和自由,主要途径有投稿或者自己学做新媒体。做研究的最后也当了老师,也进了体制。第三种有当小初高中老师,考公务员,编辑文秘这些。
除了这些,你可能在大学的英语或者日语或者学了个二外,简单来说就是一技之长,也可以去培训机构。
我分男女说说一般情况,并没有说男女不同,根据现实。
男孩子承担的责任比女孩子更多一点,我们社会通常需要男孩子挣钱养家。所以,如果不是擅长文学研究,不擅长写作,家里没矿,又想挣钱的。建议将汉语言文学当做一个爱好,忙碌之余去蹭个课什么的,比较香。
女孩子学汉语言文学其实蛮好的,至少在我们国家对女孩子的普遍期待是贤妻良母。汉语言文学对自我修养很有用,就算不怎么学,四年熏陶下来还是有作用的。以后如果还当了个老师,在教育孩子这方面没有太大问题。
对我来说,中文系是我学过最有用的知识。我从小喜欢读书,我对世界的认知大都是来自于书。刚上高中时我是个学渣,然后某天觉悟了,就开始好好学习了,并且坚持到高考 。对大多数人来说,高考后就没目标了,对我来说,高考结束后却是另一个开始。这看似和读课外书没啥关系,但我现在回想起来,毫不夸张地说,读书在其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首先,如果不是书,我都拿不准我会不会在高一时觉醒。也许知乎上大多数人从小就知道好好学习,并且知道利弊。我们高一班主任曾给我们说过这么一句话,要是高考不能走出去,在座的很多女同学,可能毕业后不久就结婚了,从此继续这上一代人的人生。这绝对不是危言耸听,作为全国贫困省份的贫困县,这就是现状。甚至,有一位同学还没高考,家里人就已经为她订了婚事。最后,我们在教室里,听到了她结婚的消息。其次,在没有任何人支持,甚至更多的是投之以冷眼嘲讽时,我选择了坚持。最后,读书让我明白,这个世界很大,很多元。让我明白去理解,而不是评论。让我明白自己的渺小,同时也知道“人可生如蚁而美如神”。因此,我才会选择汉语言文学。
我觉得,中文系除了教我研究某一现象的方法之外,更多的是教我如何做人,如何生活,如果与这个世界和睦相处。从而让我无论以后身处何方,当面对生活的苦难时,我都能坦然接受。
老子说的“道”,表面上看起来无用。但我隐隐觉得,“道”就是一条万物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