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土木工程在基础设施建设中不可或缺,为国家富强和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保证,说到“土木工程”,有人总想起沙尘飞扬的工地搬砖的场景,甚至有这样的吐槽。
一个外行看起来“又土又木”并不出色的专业,但对口就业率却很高。土木工程是国家建设的基础,居住需要房子,出行需要道路和桥梁,与人们的住行密切相关。可以说没有土木工程,我们的日常生活就大受影响,而且随着土木工程建造技术与装备的集成化和智能化发展,土木工程专业未来的前景是看好的。土木类有以下一些专业方向:
土木工程主要研究各类土地工程设施的勘测、设计、建造、保养、维修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术,进行各类工程建筑物的新建、改建或扩建,以及相关配套设施的勘察、规划、设计、施工等。有建筑工程、地下工程、桥梁工程、道路工程、交通工程、市政工程等不同方向。
土木工程专业的主要课程有结构力学、工程项目管理、高层建筑设计、建筑制图、房屋建筑学、力学与地基基础、材料力学、施工组织与管理、工程力学、钢结构设计、建筑工程CAD、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等等。培养的是具备土木工程专业基本知识和理论,能够从事房屋建筑、道路、隧道建筑等相关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对学生的知识面要求很广泛,对知识水平要求也非常高,报考土木工程专业,这4个能力有一定的要求:1.空间想象力;2.力学学习、应用能力;3.认真、细致的作风;4.较强的动手能力。与很多实践性强的专业一样,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想要提升增加砝码,就需要考取各种从业证书,如一、二级注册建筑师,注册土木工程师,一、二级注册结构工程师等。
土木工程专业的就业前景与国家政策及经济发展方向密切相关,随着路网改造、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工作在不断加强,铁路建设在快速发展,地铁交通在许多大中城市兴起,城市建设大跨结构、超高层的房地产项目纷纷立项建设都亟需土木工程专业的毕业生,不过土木工程行业经过几十年的粗放型发展,也逐步升级转型,智能建筑以及建筑设备和智能化技术结合的趋势催生行业对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因此工程技术人才的传统培养模式与输送人才专业知识结构和专业适应性的矛盾逐步显现,探索由高校与科研生产企业协作,产学研实践相互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成为当前许多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正在大力推进的工作。总之,土木工程学科逐渐成为多学科、多技术领域交叉融合的知识系统,无论是科学研究还是专业教学,挑战也很大。
有些同学分不清土木工程和建筑学专业,会感到迷惑,土木工程以实用型为培养特色,主要为建筑与施工企业培养从事施工技术、工程项目管理、工程建设监理等方面的建筑工程技术人才,注重的是建筑物的内部结构,关注的是安全和施工质量;而建筑学以建筑设计为核心,兼容城市规划、环境设计等方面的内容,强调的是建筑物的外观,讲究的是美观。
国内许多大学开设了土木工程专业,但不同的大学特色优势不尽相同。
东南大学土木工程专业设在土木工程学院,学院是在茅以升先生创立的国立东南大学土木工程系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土木工程学科入选“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土木工程学科获评A+,力学学科评估结果为B-。结构工程学科为国家重点学科。拥有国家预应力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玄武岩纤维生产及应用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土木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点、国家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哈尔滨工业大学土木工程专业设在土木工程学院,1950年成立的中国第一个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拥有土木工程和力学两个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2001年结构工程学科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2002年工程力学被评为国防重点学科,2007年土木工程专业被评为国家重点一级学科,学院设有土木工程和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两个本科专业。土木工程专业下设建筑工程和土木工程材料两个专业方向和一个土木工程力学精英班(按4+2目标培养)。拥有“寒区低碳建筑开发利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结构工程灾变与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土木工程高性能计算中心1个以及土建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下设道路与铁道工程、桥梁工程、地下工程、岩土工程、建筑工程、交通土建工程6个系,土木工程制图、建筑材料、结构力学、水力学4个教研室,防灾减灾研究所、茅以升桥梁研究所、深水大跨桥梁研究中心、长大特殊隧道研究中心4个研究所。拥有桥梁与隧道工程、道路与铁道工程2个国家级重点学科,岩土工程1个国家级重点培育学科。还拥有“陆地交通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高速铁路线路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交通隧道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土木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西南交通大学—中铁二院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个土木工程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