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院系简介
新闻传播学院有着三十多年的发展历史,拥有上海外国语大学最早成立的非语言类专业,现已发展成为以国际化、实践型为学科特色,以全球传播和国际舆情研究为重点的教学研究实体,在国际新闻传播领域名列前茅。
学院目前设有4个本科专业。1983年创立国际新闻(英语)双学位专业,1998年开设广告学专业,2001年开设广播电视学专业,2014 年开设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此外,学院拥有新闻学、传播学、广告学等三个二级硕士点学位授予权。2011年,新闻传播学获得了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16年获批在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下设“全球传播”二级博士点。2018年,新闻传播学获得专业硕士学位授权,形成了完整的“本科--硕士--博士”新闻传播人才培养体系。
新闻传播学院国际化办学特色近年来日益突出,先后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宾州州立大学、科罗拉多大学、迈阿密大学、肯特州立大学、佛罗里达大学、蒙大拿大学、天普大学、英国林肯大学、爱丁堡大学、捷克英美大学等著名高校实行科研交流和师生互访。同时学院积极开拓学生海外实践项目,包括“全球重大事件双语新闻报道项目”、“全球新闻报道暑期实践项目”等,从而实现学生出国学习和短期交流人数逐年增加。
二、招生目录
专业代码及专业名称:
0503Z1 广告学 (全日制学习)
所属院系:
014 新闻传播学院
研究方向:
1.数字创意与新媒体广告
2.品牌创新与国际传播
2021年拟招生人数:
共计拟招6人,(含推免生,推免录取一般不超过总人数的70%)。
三、考试科目
初试:
① 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 201 英语一
③ 643 新闻与传播实务
④ 843 传播学理论
复试:
笔试科目名称:新闻传播学综合
四、考试大纲
新闻与传播实务考试内容范围(考试语言:英语):
1.新闻与传播应用基础知识;
2.全球新闻传播以及新媒体传播现象的实践与述评;
3.新闻学、传播学研究能力测试以及相关实践;
传播学理论考试内容范围(考试语言:中文):
1.传播学理论基础知识:重要概念、理论体系及当下热点问题;
2.国际传播:重要概念、理论体系及当下热点问题;
3.媒介发展史:重要概念、重大事件及历史进程。
参考书目:
1.《传播理论导引》,韦斯特·特纳,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2.《国际传播的理论、现状和发展趋势研究》,吴飞,经济科学出版社,2016
3.《大众传播理论:范式与流派》,刘海龙,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4.《传播的历史技术、文化和社会》(第6版),戴维·克劳利,保罗·海尔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
复试参考书目:
1.《整合营销传播:创造企业价值的五大关键步骤》,作者:(美)舒尔茨,王茁,顾洁译,出 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3年6月;
2.《新媒体概论(第二版)》(21 世纪新媒体专业系列教材),作者:匡文波,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5年9月;
※注:同等学力考生需在国家一级中文核心学术期刊(CSSCI)上发表两篇及以上与报考专业相近或相关的学术论文。(同等学力考生指高职高专毕业生或本科结业生,本科毕业生或应届本科生不属于同等学力,正常报考即可,无以上要求。)
五、历年复试分数线
2021年
复试技术分线 359
注:2021技术分计算公式为“政治成绩+外语成绩+业务1成绩+业务2成绩+政策加分”。
2020年
复试技术分线 344.2
2019年
复试技术分线 359.9
2018年
复试技术分线 330
2017年
复试技术分线 335.7
2016年
复试技术分线 367.7
注:2020-2016技术分计算公式为“ 业务1+业务2+外语+总分*10%”。
六、历年报录比
2021年
全国统考报考 29
全国统考录取 4
推荐免试录取 2
录取总计 6
2020年
全国统考报考 27
全国统考录取 3
推荐免试录取 3
录取总计 6
2019年
全国统考报考 31
全国统考录取 2
推荐免试录取 4
录取总计 6
2018年
全国统考报考 30
全国统考录取 4
推荐免试录取 2
录取总计 6
2017年
全国统考报考 32
全国统考录取 2
推荐免试录取 4
录取总计 6
2016年
全国统考报考 31
全国统考录取 5
推荐免试录取 1
录取总计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