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00元搞定的教师资格证
根据报道,制假证者声称:他们可以办理各省市地区教育局网站可查的证件,价格仅需7500元。办证者只需提供身份证正反照片、个人蓝底照片电子版、普通话照片和学历证书照片。如果没有取得普通话证书也没关系,只需加300元就行。
但拿到证书后记者发现,证书上的钢印,证书号码、印章虽然一应俱全,但对比正规证书后,可以看出无论是纸张质量、排版格式还是文字内容,这张所谓保真的证书却是假证无疑。而所谓的网站能查,不过是对方提供了一个克隆的假网站而已。
虽然办假证违法,但是记者在调查过程中发现,咨询办假教师证的人还不少。制假贩子贴出的聊天记录显示,当时后至少61个人在兜售假证的微信群内。
买假、制假、聘假,均属违法违规
准教师使用假证承担了怎样的法律风险?对明知证假却聘用了持假证的培训机构来说,又有怎样的法律风险?
对此,隆安律师事务所的高级合伙人仇少明律师告诉我们,在环节中的制假者、买假者、聘假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违法或违规,我们一一来说明。
“买假者”的法律风险
1、没收假证且5年内不得申请认定教师资格。
根据《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教育部2000年第10号令)第二十七条规定:“对使用假资格证书的,一经查实,按弄虚作假、骗取教师资格处理,5年内不得申请认定教师资格,由教育行政部门没收假证书。对变造、买卖教师资格证书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2、劳动合同无效
建德市育才高级中学的老师宋秋红曾因买假证与学校对峙公堂,最后的判决结果是:原告聘任无教师资格证的被告担任英语教师,且被告至今未取得高中教师资格证,双方劳动关系违反了法律法规强制性规定,应认定为无效。既为无效,则不存在一方违法解除劳动关系,故对支付被告经济赔偿金的请求不予支持。
3. 牢狱之灾
据媒体报道,江苏曾有一女子因购买伪造教师资格证而入狱。为了获得教师岗位,她铤而走险办了一张假证,虽然通过了面试环节,却在审查的时候出了问题。随后检查机关以伪造国家机关证件罪起诉法院。该女子最后被判决伪造国家机关证件罪,判处有期徒刑6个月。
“制假者”的法律风险
可能构成伪造、变造、买卖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罪的法律风险。
《刑法》第二百八十条规定,伪造、变造、买卖或者盗窃、抢夺、毁灭国家机关的公文、证件、印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剥夺政治权利;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聘假者”的法律风险
1、未按要求聘用适格教师的风险
按照政策的要求,培训机构的老师必须持证上岗。2018年8月6日生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再次明确强调:“从事语文、数学、英语及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知识培训的教师应具有相应的教师资格。”
2、服务质量虚假宣传及合同风险
培训学校与学生之间是一种教育服务合同关系,双方应当诚实信用地履行各种承诺、约定,承诺的师资无法到位,引发学员的不满乃至问责。培训机构招生简章、广告的内容应当符合法律的规定,聘用假资格证书的培训机构可能遭致学生指控的虚假宣传、不实承诺。
考证难不是买假证的理由
虽然持有假证不能考取教师编制,但是由于持假证教师还是有可能进入私立学校和教育培训机构任职。《通知》要求所有教师必须持证上岗,但教师资格证往往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考出来的,因此“假证市场”可想而知会有一定客源。
假证的泛滥,不仅损害人才选拔的公平性,还将导致自身在信誉上的巨大损失,甚至可能遭受到牢狱之灾。在此奉劝所有渴望走上教师岗位的教育界同行,爱国守法是教师职业道德的第一条标准,必须牢记。